一号站平台登录地址

90年李讷来西柏坡,恰逢《大决战》开拍,见到演员古月时几近哽咽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3:08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1977年的某一天,昆明军区文化部的职员胡诗学急急忙忙地跳上了一列火车,赶着去外地执行公务。

胡诗学刚在火车上找到座位,就赶紧把帽子摘下来,顺手理了理有点乱的头发。等他收拾好随身物品,一抬头,发现对面坐着的男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。

胡诗学带着疑惑的神情问道:“这位同志,我是不是哪里不对劲?你为啥老盯着我看?”

小伙子赶紧赔不是:“对不住,大哥,您长得跟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简直一模一样!”

聊天时,那男的从包里摸出一张画,递给了胡诗学。胡诗学打开一看,惊讶地喊道:“哎,这不是毛主席吗?”

胡诗学当时怎么也没料到,有朝一日他竟会真的去演毛主席,为此他还专门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“古月”。

【一、神似主席、叶帅选角】

胡诗学被这男的突然一搞给整懵了,还没等他回过神来,那家伙又拽着边上的人,对着胡诗学指指点点说三道四。

不一会儿,坐在胡诗学旁边的乘客们都围了过来。大家仔细打量着他,发现他长得跟毛主席特别像,都不禁感叹:“简直跟毛主席一模一样!”

火车一到站,胡诗学就慌慌张张地冲出车厢,直奔旅馆。一进门,他立刻跑到镜子前,仔细打量起自己的脸。

胡诗学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感觉越来越不像自己了。有一刻,他甚至觉得自己像极了毛主席。火车上的经历让他心里一直无法平静,带着满肚子疑问,他终于回到了昆明军区。

到家后,胡诗学翻看了许多毛主席的画像和照片,还学着模仿他的动作。"我是不是真的很想念毛主席?"胡诗学心里不停地琢磨着这个问题。

次日,胡诗学特意照着毛主席的样子收拾了一番,走进办公室后,他学起毛主席的姿态,翘起腿,点上一支烟,稳稳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。

胡诗学的同事们一脸疑惑地打量着他,感觉他今天有点奇怪。胡诗学却笑眯眯地问大家:“你们过来瞧瞧,我像谁?”

胡诗学提出问题后,同事们纷纷凑到他跟前,好奇地打量着他那副与众不同的模样。就在这时,一个声音突然响起:“哎,我想起来了,你这模样真像毛主席!”

这位同事的话仿佛点醒了大家,纷纷点头表示认同,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跟胡诗学打趣,一本正经地向他问候:“主席同志,您好!”

尽管同事们纷纷认可胡诗学,他还是觉得心里没底。这种突如其来的表扬让他有点措手不及,胡诗学还没完全调整好心态去接受这些肯定。

过了几天,胡诗学想听听妻子的真实看法。他特意换上中山装,还学着毛主席的样子,把头发梳成了大背头。

胡诗学笑嘻嘻地凑到老婆桂萍跟前,脑袋一偏,小声嘀咕:“媳妇儿,你瞅瞅,我这身行头咋样?”

桂萍被胡诗学的话弄得摸不着头脑,她慢慢转过头,盯着胡诗学,带着疑惑的语气问道:“挺好的,你今天这是怎么了?怎么突然穿成这样了?”

听了胡诗学的话,桂萍一下子回过神来。她围着胡诗学转了一圈,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个遍,然后笑着说:“简直一模一样!我觉得你比我们剧团的演员还像毛主席,要不下次你来我们团演毛主席吧!”

桂萍一说完,胡诗学立刻摆手拒绝:“就算我长得像毛主席,也不代表我能演他!我哪会演戏!”

1978年,在叶剑英元帅的积极倡导下,中央决定拍摄一部关于毛主席的影视剧,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领袖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文化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募适合扮演毛主席的演员。

没过多久,叶剑英的桌上就堆了一摞演员候选人的照片,他一张张拿起来,认真地翻看。

正看着,叶剑英的目光被一张演员的照片吸引住了。他赶紧掏出毛主席的照片,仔细对照起来。越看越觉得不对劲,叶剑英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。

叶剑英笑着点点头,随即站起身,走到耿飚坐的沙发旁,把照片递了过去,接着问道:“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?”

耿飚挺直了腰板,接着说道:“这个人原来的名字叫胡诗学,现在改名叫古月,在昆明军区文化部当干事。你觉得他长得像毛主席吗?”

叶剑英几乎想都没想,脱口而出:“像极了,简直和毛主席一个模子刻出来的!”

接着,叶剑英自言自语地重复了三次“像”,在耿飚点头认可后,他才走回书桌,拿起笔在照片背面画了个圆圈。

叶剑英的这次拜访,使得胡诗学的一生都与毛主席紧密相连……

【二、参演主席、临场受挫】

1979年某日,胡诗学家突然来了位陌生访客。桂萍一开门,只见胡可满脸笑容地进了屋。没等桂萍发问,胡可就主动自我介绍起来。聊了几句后,胡可直截了当地问:“请问胡诗学同志在家吗?”

正说着,胡诗学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。夫妻俩赶紧把胡可迎进屋里,让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。等胡可坐定,他便开门见山地讲起了这次来的原因。

胡可语气平和地说道:“上面发了个通知,文艺圈要选拔扮演毛主席的演员,我觉得你挺合适的,要不要考虑一下?可以去试试看。”

以前和老婆开玩笑说的话,没想到真的应验了。胡诗学到现在也想不通,胡可是怎么知道他在昆明的?没办法,胡可只好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。

各地的文艺团体都向文化部门提交了演员的照片,不过这些演员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:他们的长相都不太像毛主席。

就在这个时候,昆明军区文化部送来了胡诗学的照片,所有在场的领导看了都觉得胡诗学特别像毛主席。于是,胡可决定请胡诗学来演毛主席,尽管昆明军区多次强调胡诗学没演过戏,但胡可坚持说:“没经验可以学,我非得亲自去昆明见见这个人不可!”

在妻子的鼓励下,胡诗学收拾好行李,启程前往北京的八一电影制片厂。出发前,他采纳了同事们的提议,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古月。

那时候,来试镜的演员可不止古月一个,现场还有不少竞争者,这让古月感到挺紧张的。

然而,经过层层筛选,最终只有三人通过试镜,其中就有古月。在这三人中,古月的外形与毛主席最为相似。当他化完妆走出房间的那一刻,大家心里都明白,结果已经板上钉钉了。

经过反复讨论,文艺界和电影厂的同志们达成共识:"古月同志是最适合饰演毛主席的人选!"就这样,古月开始了他的毛泽东特型演员之路。

古月虽然顺利通过了试镜,但由于表演经验不足,他显得非常紧张。面部表情僵硬,动作也不自然,台词说得也不够流畅。这些表现让电影厂的导演感到非常不满。

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,电影胶片可是个稀罕玩意儿,很多时候都得用外汇才能买到。一开始,导演还以为古月表现异常是因为太紧张了。

导演轻声安抚古月:"别担心,新人刚开始都会有点不自在。我看你的造型特别到位,放轻松些,别给自己太大压力!"

然而,古月的表演依旧毫无起色,这次导演终于忍不住发飙,质问道:“为什么偏偏是你古月,演得最不像毛主席?”

被导演训斥后,古月心里很不是滋味,但又没办法,只好一遍遍练习,慢慢摸索着改进自己的表演细节,包括肢体动作、面部表情和台词表达。

接下来的拍摄中,导演不断给古月说戏,虽然他心里挺难受的,但靠着拼命练习,总算把表演的短板补上了,最后顺利拍完了整部电影。

1981年,古月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《西安事变》,在这部影片里,他首次扮演了毛泽东主席这一角色。

电影《西安事变》上映后,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观看热潮。新人演员古月凭借扮演毛泽东这一角色,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然而,古月也面临了不少质疑。那时毛主席才逝世五年,人们对他的记忆还很鲜活,古月扮演的毛主席难免会被拿来与真实的毛主席进行比较。

不少观众觉得:"古月演的毛主席,缺少了真实人物的那种'深度',光靠长得像还是不够的!"

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,古月始终保持冷静。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:“我只是在形象上接近了毛主席,但没能真正展现出他的精神内涵!”

为了让观众真心喜欢自己,古月下定决心要好好磨练表演技巧……

【三、融入角色、以假乱真】

古月原本不是专业演员,但他为演好毛主席下了很大功夫。为了捕捉毛主席的“神韵”,他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和博物馆里钻研。

古月认真研读了所有关于毛主席的著作,还仔细研究了大量毛主席的讲话资料。为了更好地模仿毛主席的神态和举止,他专门搬到湘潭纪念馆旁边,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一个月。

古月从湘潭回到家后,把屋里每个角落都挂上了毛主席的画像。一有空闲,他就开始学着毛主席的样子,模仿他的表情和姿态。

古月对自我要求极其严格,日常生活中,他刻意模仿毛主席的生活方式,为此不惜彻底改变原有的饮食和作息规律。

毛主席特别喜欢吃辣椒和猪肚,古月也跟着把日常饮食改成了这两样。毛主席还喜欢吃肥肉,而原本从不碰红烧肉的古月也改变了习惯,开始吃起肥肉来。

古月认为仅靠这些还不够,为了更深入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,他开始模仿毛主席的笔迹,同时熟记毛主席所有的诗词作品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古月的坚持终于有了收获。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,他拍戏都是亲力亲为,从不让别人代替。渐渐地,观众们也开始接受并喜欢上了他。

一位和古月共事过的导演这样评价他:"古月对毛主席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,不仅在拍戏时能精准把握,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不经意间流露出主席的神韵,总能在细微之处展现主席的风采……"

古月越来越投入地扮演毛主席,以至于他有时都分不清自己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表演。他的妻子桂萍也察觉到了古月身上发生的变化。

桂萍一脸认真地告诉古月:“老胡,我感觉你跟以前不太一样了,好像换了个人似的,我都快认不出你了!”

古月对此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,反而反问妻子有什么不对。桂萍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平静地回应道:“你已经不再是我认识的那个老胡了,你越来越像毛主席,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”

不只是古月的妻子桂萍有这种感觉,还有位记者也深有同感。他说:"那天采访古月,他既没化妆,也没穿戏装,就一条普通牛仔裤,可往那儿一站,活脱脱就是毛主席本人!"

1990年盛夏,李讷踏上了西柏坡的土地,想要重拾与父亲共度的旧日时光。恰巧,古月正随摄制组在当地拍摄影片《大决战》。李讷对此颇感兴趣,于是特意前往剧组,一探究竟。

听说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来到拍摄现场,古月连妆都没来得及卸,直接走出门外,站到了李讷跟前。

一看到古月,李讷的泪水立刻涌了出来。她不等古月说话,就快步走上前,一把抓住古月的手,握得很紧。

童年时光里,李讷总是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,从最初咿学语到后来熟背诗句。如今,望着酷似父亲的古月,她心中早已喊出千万遍:“爸爸!”

李讷正准备说话,古月已经先开口了:“热烈欢迎您的到来!希望您能多给我们提提意见,指导我们的工作。”

古月的话让李讷回过神来,她突然明白,站在面前的不是她父亲毛主席,而是古月。

作为父亲的古月很能体会李讷的感受,他轻声安慰道:"别担心,我完全明白你现在的心情……"

李讷准备告辞时,古月站起来送她。李讷看着那张熟悉的面孔,忍不住扑进古月怀里,紧紧抱着他不肯松手。

没过多久,古月主演了电影《开国大典》,他的出色表演让他摘得了百花奖影帝桂冠。就在这个时候,有人向他提议,希望他能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,让自己的演艺事业更加丰富多彩。

古月感慨地说道:“我这辈子只演毛主席这一个角色,要是能演上一百次,我就觉得值了,这辈子没白活!”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友情链接: